最近美國爵士天王 Herbie Hancock 賀比‧漢考克受邀來台,許多媒體都有相關報導,《GQ》裡也有一小篇專欄描述,專欄文中提到作者在2005時,在東京的爵士樂節裡親耳聽到Hancock時的感動,很巧,那年自己也在現場!
那年,自己為追索義大利料理的異國流變,用一口破日文在東京住了一個秋天,從現在的時間點看來,那個階段是自己的料理之路裡一段微妙的自我肯定、與重新定位的時期。
在那裡的時期,不斷思考與觀察 ~ 由國家 → 民族/地理 → 人;人的本質、或者該說是國民素質,是如何被塑造、養成、甚至是自然生成,這是整個社會力鉅細靡遺所結合而成,但是否有提綱契領的起點呢?
整個秋天的東京都,幾乎每個週末日都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動,這算是市民活力嗎?
↑ 整個銀座爵士樂節的活動場所,散佈在銀座的數個商業空間,如百貨公司的大廳、3C賣場、書店等等,活動期間更是整條封街 ~ 改成行人徒步區,街上也佈滿街頭藝人。
↑ 當年甚至以鐵人料理的幾個知名廚師為號召,辦了一個大型的農產品市集。
底下是自己每個週末日四處外出觀察的記錄,當年原想寫篇人文觀光的小論文,沒想到從東京回來後,卻開起了咖哩餐廳,而這批照片與文字記錄也早已四散在自己的書海文林中,想找齊?可沒這麼容易!
↑ 當年東京都周邊小鎮的物產展,像極了臺灣現在常辦物產展覽館(右邊照片)
↑ 聯合當地社區協會、環保團體與大學系所一起舉辦的水源保護活動。
讓自己想到高雄也有運河源頭、溼地公園等等,應該有許多潛在資源能辦好這類活動。
↑ 左邊照片是一家牧場為小鎮的幾個幼稚園所舉辦的認識動物的活動。
這樣的活動,臺灣這2、3年也開始有人辦了,甚幸!
↑ 自由之丘創建日的慶祝活動。也就是如同百貨公司的週年慶啦!
嗯,若哪個小城小鎮、even大型的社區、商圈,當找不到辦活動的好理由時,類似這種週年慶的概念很值得參考。
↑ 記得這應該是池袋西口廣場,整個週末從下午到晚上開放改所有學生預約表演,即使檯下只有小幾個怪怪的OG桑 (不包括自己ㄛ),檯上還是舞的盡心盡力。
其實在東京吃了很多餐廳,累積了許多的食記與餐飲觀察未寫,期盼哪日能好好ㄉ坐下來爬梳一番,自勉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