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( 這篇文章寫於 2011/08 ,這裡所描寫的狀況在歷經2年多來的磨合之後,相信應該有很大的改善,前幾天在FB 裡看到最新的在該餐廳的用餐照片,至少在料理的份量上有明顯增多的現象,從照片上看,料理風格仍然保有時尚新潁的風格,令人可喜,祝他生意興隆囉 )

        趁著到台北參台灣美食論壇的機會,免不了要去考察一下最新的餐飲潮流。晚餐選在維多利亞酒店剛開始試營運、具有米其林星級實力的義大利餐廳。

      點餐前用了近40分鐘跟友人解釋菜單上義大利文、英文與中文的可能做法。

 

 ↑  餐前麵包:雖然是無限供應,也提供油醋沾醬,但看起來跟吃起來都像是亞洲麵包,跟友人都只啃了一口,就以這個木盤太大太佔空間的理由,將麵包給退回去。
       對接下來的餐點免不了生出不好的預兆。

       這個預兆對一家標榜當代義大利料理的星級餐廳而言,其實是有值得討論的空間:

 

      ◎ 配合台灣人的麵包習慣 / 堅持義式麵包 / 表達所謂“當代”的創新理念

 

這三個命題恰恰也是任何一種料理,在異鄉衝鋒陷陣時所面臨的基本處境,把“麵包”那二個字換成“傳統”、或“道地”,就更加能理解了。

       不過說實在的,麵包的這個選項很好解決,再多放一、二款傳統義大利麵包或自由創作的麵包,這道餐點的序曲就會吹奏得流暢而美好許多。一套NT$2000多的餐,不值得有良心這麼做嗎?

 

↑前菜:冷肉拼盤。

       點這道前菜純粹是為了讓友人能體驗一下道道地地的義大利味兒,還特別在點菜前詢問了服務人員~ 有哪些冷肉呢?「有,salami 跟 prosciutto」,「可以幫我問清楚是來自哪裡的嗎?」,自己扮演了一回奧客,但即使是在義大利,自己還是會這麼問,因為不同的產區有不同的做法、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風味,何況這裡是台灣,餐飲通路裡有些什麼樣品質的冷肉,自己相當清楚。

       服務人員後來直接到儲存室幫我抄了這些冷肉的名字;上圖照片由左至右,分別是:

 

      salami capocollo   一種由豬的肩、頸肉,經鹽漬與風乾6個月的義式臘腸,不過出了義大利後,在歐美國家會以英文標示成 coppa ham ,也就是 coppa 火腿的意思。(可參考夏日火腿哈密瓜)

 

      mortadella   一種由豬背脂、瘦肉泥、胡椒、杏仁碎所製成的肉腸,這款肉腸是上次去米蘭時,連吃10天的早餐,這個肉腸的味道應該會最對台灣人的胃口。喔,這是來自於波隆納。

 

      salami veroni    維洛納臘腸

 

      pancetta veroni    這第一個義大利文的意思,其實是培根,一般多用五花肉製作,而使用不帶油的腿肉來製作是屬於維洛納區的傳統做法,但在北義各省,特別是倫巴底省 和 皮耶蒙帖省都有農家製作販賣,純瘦肉的風乾燻香是許多夜店、時髦咖啡廳、高檔餐廳最喜歡拿來當開胃前菜的食材之一。

以上這些恰恰今年都有貿易商從義大利、或美國與澳洲進口。

 



↑前菜;炙燒冷藏牛菲力

           這道菜的義大利文寫著 vitello tonnato,前一個字是小牛肉的意思,後一字是指由鮪魚做成的食物;小牛肉佐鮪魚醬是北義的傳統料理,更是常見於皮蒙省的餐桌上。但這道菜的英文寫著 beef,中文寫著菲力,所以點菜時完全不知道該遵從哪一種文字的說法,自己事先推測:英文菜名僅寫著 beef ,或許是考慮到食材備料的彈性,嗯,也許英語系的客人不在乎這種細節吧?而主要的目標客群以中文為主,所以,應該會使用菲力牛肉吧,但主廚是義大利人啊!難道星級餐廳連菜單的專業要求也不以為意嗎?

        話說回來,傳統的小牛肉佐鮪魚醬 (更準確的說是鮪魚美奶滋)的呈盤方式,是在每一片烤熟的小牛肉上塗一點鮪魚醬,再放上一、二顆略烤過的酸豆,最後淋上一點檸檬汁,吃的時候會直接叉起一塊小牛肉,連同鮪魚醬、酸豆、檸檬汁一起食用,而這位主廚在這裡拆解了呈盤的元素,將之各別放置,但最大的更動則是牛肉的處理法;以火槍炙燒菲力取代全熟的傳統烤小牛肉,這一來,對台灣人的認知而言,眼前的這一塊柔嫩的菲力牛排 ~ 才是盤裡的主角,兩三口就嗑光了,誰還管其它的什麼什麼醬。

      何況那個醬,只有淡淡的鹹味!美奶滋呢?no!酸豆味呢?no!檸檬味呢?no!更別提鮪魚與堤魚味了!n o n o n o n o n o  。

 

 


  ↑湯:煙燻洋芋蛤蜊濃湯

       菜單上的義大利文寫著 crema di patate ,指的是馬鈴薯的淬取精華的意思,中文則註寫著- - - 黃金清雞湯、蛤蜊。也就是說,這是由雞高湯所調成的馬鈴薯濃湯,再加上一些煙燻蛤蜊肉所做成的一道湯品。

       不過吃起來完全不是想像的那個樣子,整體口感的最佳形容詞 ~ 漿糊 ,是ㄉ!無論是狀態還是味道 ~ 就是漿糊,只有當吃到少數的幾顆蛤蜊肉時,才有咀嚼到食物的感覺。

        物理分析這道湯的主要組成,除了薯泥,其實還包括馬士卡彭起士,反倒是雞高湯的添加比例僅佔少部份,結果讓過度搗出筋性的薯泥,巴住成團澎鬆黏溺的起士,加上只有幾顆鹽巴的要命調味,嗯,很深澳的料理哲學,主廚想表達什麼呢?

       煙燻貝肉的料理盛行在西班牙、北歐一帶,甚至有標榜罐頭熟成的食用習慣,但倒是不多見於義大利。

     薯泥上面的食用玫瑰花跟綠色的醬完全沒有任何味道與香氣,不得已,只好跟服務人員要了橄欖油跟黑胡椒,將薯泥調勻後,當成橄欖油薯泥食用
      



 ↑ 湯:龍蝦卡布奇諾

       置於杯頂的是奶泡,放在湯旁邊的是薄鹽可頌。

 

     湯裡有二、三塊原味龍蝦肉。這道湯本應該是中規中矩到很好發揮的料理,但同樣另人不解,湯體本身直接以未調味的龍蝦高湯的形態呈現,焦,苦,煞舌,也沒有在其他的配料上作平衡的調味搭配,如應該要重鹽的可頌、有味道的奶泡(如帕瑪森起士口味)、不同處理法的龍蝦肉、香草、番茄的搭配等等。

 

  ↑ 牧師帽餃

         牧師帽餃 agnolotti  ~ 同樣是皮蒙省最常見的傳統料理之一,餃子餡以多種烤熟的肉類與蔬菜混合而成,這道餃子的表現,以皮蒙省的傳統做法來說,算是相當對味,但 ~ 所謂的“新”在哪裡呢?是指把他包在口布裡上桌、還是在旁邊灑上樹蜀粉呢?

 

 

  ↑香煎鴿胸小牛湯餃

 

↑  espresso 羊 排

      這是今晚最出色的味覺組合,用咖啡來做料理 ~ 在義大利是常見於許多新派料理的餐廳,而這道料理之所以出色;在於調味精準,掌握了羊肉、甜玉米與咖啡這三者間以 “甜”為主軸的螺旋結構!


 

↑ 慢燉澳洲和牛頰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UFRAN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