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有許多人說英國沒有美食、或是英國料理很難吃...之類的話,而自己這幾個星期在倫敦的觀察也確實十分接近這個“謠傳”,只不過既然都身在英國了,也該試試瞭解一下什麼是英國料理吧,這也是自己的酸文人性格與職業病使然!
其實英國人自己也一直在思考 “英國沒有美食” 這樣的課題,如名廚 傑米奧利佛 開的第一家餐廳;Fifteen ,自創立之初,便嘗試在把傳統的英式料理演譯的更現代化、更美味之餘,也能重現英式料理的傳統,透過推廣使用古早的、甚至是刻意復育食材食譜等,一路堅持到現在,廣獲社會各界的認同與跟進。不過即使如此,英式料理的餐廳對外國人而言,其實地雷很多;多到不像話的高比例 ( 嗯,好吧,地雷餐廳不只英式料理這一類,幾乎都有 ),必須慎選!
今天是專程來 Southkensington 南肯辛頓 吃英式料理,不過這一區的街道感非常良好,有二個最不可錯過的地點,一是自然史生態博物館,二是地鐵站周圍15~20分鐘路程的街道,特別是 Old brompton road 與 Brompton road 這兩條路,日後會專門寫一篇來介紹這二條路。
↑ 自然史生態博物館大廳的恐龍化石
↑博物館內部,據說是哈利波特裡霍格華茲學校用餐大廳的場景構想地
↑博物館內收藏有許多化石
↑ 博物館一樓大廳後方附設的咖啡廳,雖然咖啡與甜點都很吃,但最重要的“氛圍”,除了能感受古蹟古堡建物的歷史感之外,或許還能想像一下霍格華茲的奇幻體驗,博物館二樓也有一個小咖啡廳,若是坐在那裡,就還能一面喝咖啡、一面欣賞恐龍化石。
↑ 南肯辛頓地鐵站周邊有許多優質店家,例如這家招牌上寫著 Food market ,店裡則是賣新鮮的海鮮、肉品、蔬菜、各式各樣的農畜產品之外,還提供使用這些食材所做成的料理,可內用可外帶,並且這些食材全都標榜英國自產,這也是這一波復興英式料理思潮之下所因應的商品形態。
沿著這條 Old brompton road 走,便會遇到今天晚餐的餐廳; Bumpkin 。 Bumpkin 共有3家店,這一家是南肯辛頓店。
↑ 餐廳外觀
到達餐廳時才6點,一入內,發覺居然已有十幾、二十人在用餐,因為這是倫敦人剛下班的時間,頂多就是到啤酒吧裡喝杯啤酒,雖然餐廳附設的啤酒吧裡也有不少人在喝啤酒,但完全沒料到用餐的人也這麼多。
↑餐廳門上貼滿各式指南的推薦標籤,「有看到米其林2叉的推薦嗎?」
↑ 餐廳內部格局呈現 T 字狀,這是右邊,靠近廚房的部份。
↑在餐廳的酒單上看到英國酒,立即點杯氣泡酒來試試。
基本上,酒的風味便如酒單上的描述,倒是這個全世界最廣氾種植的夏多內,在這裡的感覺不太像在其他國家的正常表現,反而感到拘謹、彬彬有禮,真不知這是英國人性格所致、還是高緯度釀酒的風土影響。
↑前菜一,當日前菜;鮭魚蘆筍佐奶油醬
這道是寫在黑板上的當日料理,服務人員介紹菜單時有特別的強調了 一下,所以就點來試試囉。
原本還以為主廚對蘆筍、燻鮭魚等這幾個常見的前菜食材會有什麼樣的料理想法,上桌一看,嗯,猛然提醒自己,別忘了這裡可是英式料理的餐廳啊,吃起來就如照片所見、如平常在台灣所吃到的一樣,若要說有什麼優點 ~ 燻鮭魚的油脂很豐富很鮮,口感較有彈性,或許因為這是蘇格蘭鮭魚的關係,如此而已。
↑ 餐廳左半邊的內部,這一區還包括一個地下室的大包廂。
↑前菜二:康瓦爾白蟹搭鯡魚子醬黑芝麻麵包
菜單上寫著 Cornish crab 這是產自英國西南方康瓦爾郡的螃蟹,同時也是號稱全英國品質最好的蟹,依蟹肉顏色可分為白蟹、與棕蟹2種,捕撈時規定500g以下須放生,因此在魚店裡看到的康瓦爾蟹都是碩大肥美,甚至可以直接跟產地訂購再以郵寄的方式送達。
這道前菜是搭配下面這個放有魚子醬的麵包 (或餅?)一起食用用,先來介紹蟹肉的部份。這個蟹殼承載的;基本上是一道美奶滋蟹肉沙拉,由上而下的結構分別是,切碎的水煮蛋 → 蟹肉 → 拌過蟹黃與美奶滋的蘿蔓生菜絲,蟹肉的品質驚人的好,蟹黃也鮮膩可人,有趣的是,主廚在美奶滋裡加了一點點 Garam masala ,讓美奶滋帶有極輕微的辣度與香氣,用以解決多食美奶滋會過膩的問題,並且恰如其分的引發蟹黃綿延不絕的美味。
海鮮配著美奶滋食用雖然是西餐、特別是西歐的常見食用法,但是 美奶滋+瑪沙拉;這種熟用咖哩香料的手法,令人不由的想;是因為倫敦與咖哩的關係源遠流長之故嗎?在這種氛圍成長的各代廚師會對料理有什麼樣別於傳統的想法?一如由日式料理在歐洲開啟風潮的“生食”運動,也或許,恰恰碰上自己這種熟識西餐與咖哩兩種領域的廚師,才會有如此的碎言吧
曾幾何時,在台灣的宴席上的龍蝦沙拉已成了陳腔爛調,焉知屬於英式傳統菜色的美奶滋蟹肉,會否悄悄地正在打造未來的傳統樣貌。
↑鯡魚子黑芝麻麵包 (或餅)
侍者上這道蟹肉前菜時,並沒有留下食用說明的隻字片語,直到自己迫不及待、涮嘴地停不下口之幾乎嗑光整殼蟹肉時,才突然想到;這蟹肉沙拉應該是要挖一些起來,抹到這麵包上一起食用的。
還好這個看起來很樸實的黑芝麻麵包,還滿好吃的,麵體的麥香與酵母香居然很搭鯡魚子醬,黑芝麻 + 酵母 + 鯡魚子醬 ,這大概是這餐最令人感受啟發的價值!
↑ 主菜一;牧羊人派
由於是專程來吃傳統英式料理,便直接點了最傳統的2道,牧羊人派與炸魚薯條。
牧羊人派 Shepherd's pie ,台灣也有很多餐廳、咖啡廳、簡餐店、甚至是派店會提供這一道料理,坦白說,這是一道結構簡單、做法樸素易成功的料理,雖然自己之前的食用經驗並未有美好之處 (即使是在東京),因此點這一道菜時,心裡當真很期待在這個派的故鄉老家裡、在這家倍受好評的英式餐廳,能獲得什麼樣的驚豔。
菜上來了,一如在台灣品嚐的味道,這一道 16 英鎊!..... 倫敦的許多超市裡都有賣微波的即食品,同樣份量的售價是 6英鎊,若是下午5點後去哈洛德百貨的食品街,可以買到打5折;約 4英鎊的各式派。嗯 ~ 在餐廳裡享用 ~ 或許值吧。
↑ 主菜二,炸魚薯條
這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英國食物,餐廳的菜單上寫著;使用啤酒麵衣,但... 不管是用什麼魚、什麼麵衣,炸魚就是炸魚,還能怎樣!
鄰桌的一位中年的英國白領,用著口水流滿地的眼神,持續關注的朝自己桌上的這2道菜瞧著,自己乾脆直接找他攀談,想知道這玩意兒的魅力何在。
「我從小在倫敦長大,這裡的食物非常好吃...... 這裡的牧羊人派真的做的非常好,炸魚薯條也是別的地方所吃不到的美味!」
天啊,最高水準尚且如此,其他.....
↑ 炸魚薯條常用的搭配醬,還包括番茄醬、大麥醋等。
白色是塔塔醬,有濃濃的蛋黃與酸黃瓜的香氣,綠色是碗豆醬,不過除了碗豆泥也加了些巴西利、薄荷在裡面,從這一點來看,主廚確實在料理上有一套,或許受限於英式傳統食物的範圍、也或許是受市場的局限,所以在今天這2道最最傳統的英式菜餚上無法有太大的發揮,但咖哩蟹肉與碗豆醬可證明,下次再來到這家餐廳,可以點別的菜色囉。